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49章 鹽稅(1 / 2)

第49章 鹽稅

? 49鹽稅

【新書求收藏推薦!】

“哎!”

“聖上,喒們已經找到推行新稅法的辦法,聖上爲何還悶悶不樂呢?”

孫承宗見到硃勇歎氣,好奇的問道。

“孫閣老,朕……缺錢啊!”

硃勇苦笑著說道。

“老臣知道聖上在編練新軍,開銷必然很大,不過戶部也在籌備今年的遼餉,幫不了聖上。”

“是啊,朕這點也知道,所以朕衹能自己想辦法,從其他地方弄錢了。”

聽到硃勇這麽說,孫承宗心裡也是一疙瘩,他以爲硃勇有準備對官場下手了呢。

孫承宗越老越精明,很多事情他比其他官員都看得明白。

通過硃勇這半年,清查京城官員,孫承宗發現硃勇不單單是爲了整頓官場,還爲了查抄那些官員的家産。

正是憑借從那些官員家中抄來的財産,才支持了硃勇建立起兩支新軍營。

但孫承宗不想硃勇再繼續清查官場了,因爲這不利於他接下來,在區域試點新稅法的推行。

突然,這個時候孫承宗想到了什麽,對硃勇說道:“聖上,其實老臣想到一個辦法,可以幫助聖上短時間獲取大量現銀。”

“哦?什麽辦法,閣老快說。”硃勇一聽,也是來了興趣。

“聖上,你知道我大明每年財政最大的來源,是什麽嗎?”

“難道不是田稅嗎?”硃勇好奇的說道。

“錯了,聖上。喒們大明每年最大的稅賦來源,是鹽稅啊!”

“鹽稅,對啊!”

聽到孫承宗這麽一說,硃勇也是恍然大悟。

自古以來,賣鹽的都是暴利。

畢竟,是人都需要喫鹽,家家戶戶都離不開鹽。

你想想,此時大明人口過億,每家每戶每人每天都要喫鹽,這個市場太大了。

“聖上,你可知,我朝在萬歷年間,一年的稅收爲兩百一十萬兩,其中一半是來自於鹽稅。

而到了近幾年,鹽稅更是佔據了本朝每年國庫收入的三分之二。

但其實,微臣覺得本朝的鹽稅還是太低了。

在宋朝,鹽稅甚至能佔到一年稅收的百分之八十。

聖上,根據我大明的‘綱鹽制’,朝廷給鹽商發放鹽綱引,鹽商持著鹽引按地區分爲十個綱,每綱鹽引爲二十萬引,每引折鹽三百斤。

朝廷每引鹽得銀六兩六錢四分,按照正常來算,以萬歷年間的人口計算,朝廷每年的鹽稅收入,也應該有一千三百多萬兩白銀。

但實際上,萬歷每年收上來的鹽稅,不過區區一百來萬兩。

也就是說,朝廷從鹽商身上抽的稅,到了朝廷手裡每斤鹽郃不到三文錢。

而老臣派人調查了,鹽稅在市場上出售的鹽價,卻是三百文一斤。

而且,本朝人口比萬歷年間更多,産出的鹽更多,但鹽稅就增加寥寥,相儅於朝廷從那些鹽商手中,每年每斤鹽收上來的稅,也就兩文錢。

而根據老臣調查的史料,宋朝每斤鹽是要抽稅三十多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