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1节(1 / 2)





  天色黑沉沉的,乌泱泱的几十号人,游走在乡野之间……郁容觉得,简直就是百鬼夜行。

  小傩仪没有费时太久,毕竟除日是最忙的一天,旭日初升之际,“埋祟”便结束了。

  一路“神仙”各回各家。

  “郁哥哥真好看。”

  郁容顶着一脸粉妆,回家就听到了小河发自内心的赞美。

  钟哥儿和明哥儿齐齐点头。

  郁容:“……”

  真不理解旻国人的审美,就他这画得跟妖鬼似的模样,居然也被夸“好看”?

  自觉心理不够强大的少年大夫连忙打水洗去了面上的粉妆。

  草草地填饱了肚子,又开始忙起来了。

  没一个人闲着。

  三个孩子尽量分担着琐事。有的去插了桃符、贴春贴,有的整理房屋,洗刷厨具,或者择菜洗菜,有的燃灶看火,烧一锅锅的开水以备不时之需。

  哑叔忙着杀鸡杀鱼,处理猪肉什么的。

  郁容主要的工作是掌厨。

  ——考虑到病从口入,他一贯喜欢亲自动手做吃食,比较安心。

  大锅灶与小炭炉同时燃着火。

  母鸡放在炉子上慢慢炖着,无需人时刻看守,偶尔注意一下火候即可。

  大荤与炒菜也不着急,天寒地冻的,烧早了菜冷得快。

  第一件事,是煮糯米饭。

  按照郁容老家的年俗,过年饭桌上必得有大小圆子,寓意团团圆圆。

  大圆子即糯米圆子,做起来比较麻烦。

  郁容盛出煮熟的糯米饭,撒上盐末,切碎香葱、生姜等拌入其中,遂洗净双手,趁着滚热搋揉糯米,直到一盆子米饭被搋成近乎胶状,才开始搓团。

  一个个掌心大小的圆子,搁入烧得滚热的香油,炸得金灿灿的起锅捞出。

  新鲜出锅的圆子外焦里嫩,吃在嘴里,香脆可口。

  糯米圆子一般储存半个多月没问题,正适合过年期间当主食,蒸热,或者放汤里烫着吃。

  做糯米圆子是个体力活,炸完了最后一个圆子,郁容感到腹中饥饿,便直接夹了几个热圆子吃了。

  其后着手做小圆子,小圆子就是肉丸,比糯米圆子好做多了。

  不过,正月初四前不能做鲜食,所以除日这天,每一样菜都得尽量多做一点,如肉丸,在家里有五口人的情况下,至少得做上一大锅。

  哑叔已将猪肉剁碎了,郁容又加入一点豆腐,细锉成碎末,拌入肉糜,继续搓起了丸子。

  等锅里的水烧开了,便将做好的丸子倒入汆汤。

  费工夫的大小圆子做好,便是时候烧大菜了。

  红烧公鸡、花鲢与蹄髈。

  平常极少用到的小锅灶今天也烧起来了,用它炒上几盘子素菜,完了煮上一锅米饭——保证这一锅饭的分量,能吃到初三。

  傍晚时分,爆竹声或远或近响了起来。

  有人家年夜饭做好了,已经开饭了。

  有几人帮忙,郁容的速度也不慢,酉时还没到,十六道菜上了桌。

  方桌四方各摆上两只碗、两双筷子和酒杯。

  便开始放爆竹,烧起金银纸,接祖、请神。

  等纸烧尽了,桌上的菜全放冷了。

  好在郁容早有准备,准备上热锅子。

  不太清楚旻朝有没有涮锅子的吃法,不过这不影响他的决定。

  市面上有一种风炉,是专供煮茶之用的,可以摆放在桌上,三脚双耳,上面是个小鼎,炉厅开着口,随时能往里头加炭。

  当初在见到这种炉子的第一时间,郁容就联想到了火锅,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带回家。

  现在正好派上用场。

  自制“三鲜”锅子,肉丸子汤、老母鸡汤加上鱼汤,烧热后将冷掉的菜烫入锅子,味道糅杂,却不失美妙,时不时烫些香菜、菠菜或者豆腐……香飘满屋,热腾腾的锅子,令人食指大动,吃完了这一餐,浑身都暖洋洋的,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到熨帖。

  丰盛的年夜饭吃完了,便在院子里燃起一堆火,火中放竹筒,烧起来噼里啪啦的,据说能驱赶瘟神,是为“爆竹”的由来。

  因着有火灾之险,烟火炮竹的制造技术又越来越成熟了,除夕庭燎的风俗逐渐流逝,也就乾江两岸还保留着一份传统。

  屋里点起蜡烛,从正屋到茅厕,所有的地方彻夜亮着灯火。

  大寒过去没多久,正是最冷的时节,郁容便烧起了火桶,给守岁的几个孩子取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