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2节(1 / 2)





  觉得皇阿玛虽然还有顾虑,但其实应该会答应下来的小太子,立刻鞠躬行礼,“儿臣谢皇阿玛体谅。”

  他其实已经有所察觉,皇阿玛是打算禁锢兄弟们的发展,哪怕把他们都养废了,也要断绝任何历史重演的可能。

  可是小太子一边对于皇阿玛对他这个“外来的儿子”极尽疼爱维护,心生感激的同时,一边对着皇阿玛其他的儿子们心生不忍,或者也是一种愧疚补偿的心理吧?

  虽然在原来的历史上,康熙皇帝本来就因为对“胤礽太子”的极尽宠爱,对其他儿子们的成长都有所忽视。

  可是现在享受了这个无私爱护的人却是他本人,他不是当年幼小无知的“胤礽太子”,他真心的把大阿哥和弟弟们当做亲兄弟来对待,做不到对于他们的诉求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

  胤礽干看着皇阿玛头上的汗珠子,无奈自己身高不够,就开心欢喜和自家皇阿玛分享他昨天晚上的发现,“皇阿玛,儿臣昨儿画了一个电风扇的图纸给黄履庄。等它做出来以后,就不怕这个夏天的炎热憋闷了,电风扇会自动的呼呼吹风。”

  康熙皇帝瞬间来了兴趣,“电风扇?就是利用那个电能,自动转动的扇子?”

  胤礽点点头,“是的,就是利用发动机产生的电能,通过一些零部件,转化成机械能。让风扇叶子不停地转动。”

  哪知道康熙皇帝的直接反应,却是对着小太子的光脑门“啪”的一下,拍了一巴掌,特别的清脆响亮。

  ···

  无视儿子无辜可怜,迷惑不解的小表情,康熙皇帝理直气壮的表达心里的不满,“有这样的好东西,为何上个月不让黄履庄先做出来?敢情这是自己正式进学,热的受不住了,才想起来折腾?”

  小太子听康熙皇帝这么一说,心里倒真的是产生了些愧疚,“皇阿玛,儿臣和您道歉。”

  “哦···”

  “皇阿玛,电风扇虽然非常方便实用,但是老人和孩子,或者身体虚弱阳气不足之人,是不适合长期吹风,或者直接站在风口的。当然,可以在吹电风扇的时候,盖个薄毯子在身上,重点是要护住各个关节部位。”

  “盖毯子吹电风扇?皇阿玛突然发现你够奢侈的啊,胤礽?知道现在这个电能和那个电池,多珍贵吗?”

  “那就一间屋子放一个电风扇?儿臣确实有大型大电站的图纸,可以供应大清每家每户每天尽情的吹着电风扇。”

  “可是,以目前大清的生产水平,根本造不出来。儿臣保守估计,要等个一百来年吧?”

  康熙皇帝沉吟片刻,“那依你看,目前我们,能生产出来多大的发电机?都能做什么用?”

  小太子在脑海里理了理他昨天晚上看到的相关资料,慢慢的说道:“关于小型发电机,儿臣的想法是电灯,代替蜡烛;电动两轮车和三轮车代替马车和人力车;电风扇代替冰盆和蒲扇;电动热得快,代替烧柴火,方便轻松的烧开一壶热水。”

  “而且,女子可以用电动卷发棒,把她们的头发卷成任意的形状,再有小小的吹风机快速的吹干,她们刚刚洗完的湿湿的头发。这样她们就可以经常洗头发换发型,而不是天天抹那么多的头油了。”

  ···

  康熙皇帝沉默的看着一样坦荡,无知无畏的儿子,只觉得他呆傻的头顶冒烟儿。居然嫌弃宫里的女子没有天天洗头,还抹了那么多的头油?

  这要不是他给安排着娶个媳妇儿,儿子确实可以靠自己这个“呆傻”的本领,打光棍一辈子。

  不过嘛,话又说回来,如果这个卷发棒和吹风机真的有如此奇妙的作用,那也确实不错。今儿云朵状的发型,明儿水波浪一样的发型,···这后宫的女子就真的是和眼前御花园的花儿们一样,百花齐放,美不胜收了。

  咳咳,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发型当然也要好好的传承下去,不能给弄丢了。

  七想八想一通,有点儿不好意思的康熙皇帝,对着满脸纯真,活了两辈子还有些少不更事的“呆儿子”,尽量的收敛表情,板着个脸,一本正经的说道:“既然这宫里的头油味儿让胤礽闻着不舒服。”

  “那胤礽就抽个时间,尽快的把这些图纸都画出来,尤其是这个卷发棒和吹风机。皇阿玛让内务府加急生产。”

  第84章 电

  “皇阿玛放心, 儿臣今晚上都给画出来。”小太子觉得这事儿简单呢,这几个小东西都不复杂。 “儿臣昨晚上画电风扇的构造图, 才发现用毛笔画图实在是不方便。”

  康熙皇帝点点头,“这事儿户部和工部也有人提过。自从用了你教给他们的图表方法, 需要制作图表的时候比以前多很多,确实是有不少繁琐麻烦之处。”

  “今天早上儿臣让碳作处加紧生产铅笔,专门用于配合圆规,卡尺等工具制作图表。”

  看康熙皇帝又要瞪眼,小太子迅速的接着说道:“皇阿玛您有什么需要的东西,或者在实际使用儿臣制作出来的东西中,发现有何不方便之处, 尽管吩咐儿臣想办法解决。”

  康熙皇帝冷哼一声,“《大清律》现在写有一半了吗?”

  “回皇阿玛,一半多了, 差不多还剩有一半的一半。新来的那几位翰林院官员们,写字速度真的好快, 比儿臣口述的语速还快。”小太子满脸感叹, 这些人可真是人才, 奇才。

  “所以你这几天又想写农书了?”康熙皇帝听他们汇报,说太子又开始折腾农事了。

  “回皇阿玛,儿臣想把各个时代的种植和养殖经验, 尤其是后世的一些科学种植方法,或者科学的捕鱼养鱼方法,都给详细的总结出来。或许能对大清的农渔业发展有点儿帮助。”

  胤礽有点儿懊恼, “儿臣去年应该先写这些,再折腾服装款式的。” 大清的老百姓还是要先吃饱肚子,有份稳定的生活来源,才会去考虑穿衣搭配。

  康熙皇帝立刻安慰儿子,“你又没有治国经验,能做到这样已经是非常好了。”

  “再说,衣食住行,“衣”排在“食”的前面,可是有很大讲究的。这世上之人,任谁都讲究一个面子大于里子。”

  什么叫打肿脸充胖子?什么叫饿肚子穿新衣?说的可不就是衣服对于人的重要性吗?

  但是看着儿子似懂非懂的点着脑袋,康熙皇帝也没多说,只是拍了拍儿子的小肩膀,“皇阿玛会慢慢的教导你这些道理。”

  哪怕太子在这方面实在是朽木不可雕也,哪怕最后太子是要生搬硬套,靠聪明的脑袋瓜子死记硬背,他也要教会他怎么装模作样,装腔作势。

  将来至少不会无缘无故,懵懂无知的就让别人损了面子,记恨在心。虽然太子现在还年幼,将来会直接继承他的位置,做个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皇帝,不惧怕这些小人之心。但是这平时和臣子们的日常相处,它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。

  “《大清律》才是重中之重。既然都已经写了一大半了,朕明天早朝上,就吩咐六部科道官员们开始研究,加以修订编纂。按照这个速度,再有一个月就可以完成。应该可以赶得上今年的“秋审”大典。”

  今年可是大清局势稳定后的首次“秋审”。

  现在开始着手安排,还是来得及赶在霜降之前,举行一场隆重的“秋审”大典。正好他月底就要带着太子出发巡视北方,“秋审”的时间延后一些,恰巧合适。

  “皇阿玛,儿臣昨晚上还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儿。”小太子有点儿犹豫,不过也只是纠结了半分钟,就决定还是一吐为快为好。